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充分竞争,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机动车辆价格逐年相对下降。由此,人们代步工具不仅限于自行车,越来越多地拥有了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代步工具。交通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由此而伴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近年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内的教职工和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同时,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各类社会人员、后勤基建务工人员等不断涌入校园内部。目前,高校内部不仅有公务车或校车,还有前来高校进修、培训、科研合作和经营的单位或个人的大量机动车辆;不仅有教职工的私家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和自行车,还有学生一定数量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甚至小汽车;不仅有校内基建工程大卡车,还有送货进出校园的面包车。
由于高校周边和校园内的代步工具急剧增多、高校周边和校园内的人流量急剧增大、校园周边黑的士或黑面包车违规搭载师生、驾驶人员和行人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校园内交通设施和交通标识不完善、校园内道路状况与校外公共道路状况存在差距、校园交通管理措施不到位、校园内违章处理权限小等众多因素,导致的一些交通事故给个别师生员工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交通安全已经成为高校安全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影响高校稳定与和谐。
为此,高校应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校园交通安全。
一、减少校内车流,限制校内车速。
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有必要减少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流量,限制校内车速。尽量减少机动车尤其是非载客的车辆进入校园,确需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也需限定其进入校园的时间、行驶速度、行驶区域等。尽可能地限制机动车在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内通行。
二、完善交通设施,设立交通标识。
投入必要经费,规划建设行政办公楼、教学区外围、生活区外围、校门外围等场所的地上停车场、地下停车场、校车候车亭;划定停车范围和停车泊位;维修、维护校内道路路况,加大对道路、教学办公楼周围环境的改造,拓宽校园主要道路;在人流量多的交叉路口安装红绿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校园内设立限速标识、转弯标识、车辆慢行标识等国标交通安全标识;在易发生事故的路段设立警示标识;增设一些指示路牌、减速带等。这样,既方便车辆的停靠、减少乱停乱放,又可保障道路畅通无阻、防止交通阻塞。
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必须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加大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校园驾驶员协会,发挥协会的作用,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通过交警讲座、主题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辩论比赛、事故警示图片展览、网络宣传、标语宣传、交通安全月等途径,向公务车和校车司机、教师司机、学生乘客、保卫部门相关职工等人员宣传交通安全法规、交通管理知识、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从而,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规范交通事故的处理。
四、加强交通管理,创新管理方式。
一是成立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由校长办公室、保卫部门、学工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交通运输服务中心)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制定校园交通管理制度、规划建设交通设施、完善交通标识、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和知识、与各二级单位签订《交通安全承包责任书》、监制校园机动车通行证、组织学生义务维持公交车站台和乘车秩序等校园交通安全事宜。
二是保卫部门可派人在重大节日、迎接新生日、上下班(课)高峰期等特殊时段,在交通要道上指挥;尽量限制学生在校内使用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制作、核发校园机动车通行证;增加门卫和校园交通巡逻力量,及时制止、纠正机动车违章行为,防止各种交通意外发生。
三是校内公务车和校车管理部门,加强司机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车辆维护和保养;在特殊时段开展一些市场化原则下的相对优惠便民服务,比如在迎接新生活动期间到火车站、汽车站等地迎接新生,在寒暑假结束前夕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地将学生接回学校,在寒暑假放假前夕、毕业生离校期间将学生送到火车站、汽车站等地,在周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特殊日期接送学生到市区等地。从而充分利用校车资源,承担公交车的一部分职能,缓解师生出行高峰期的压力。
四是后勤管理和服务部门,引入商业化运作模式,通过标识LOGO等形式,提供只能在校内使用的环保型免费自行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偷盗自行车现象,一方面又促使师生尽量使用自行车而减少使用机动车,为师生校内出行提供经济、便捷的方式。
五是加强与地方公安交警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公安交警部门是交通管理的执法机关,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合作,一是有利于对学校保卫部门的业务指导,同时协助保卫部门加强对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力度,帮助处理校园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严重违章的行为;二是帮助学校加强校门口及周边交通秩序的整顿,及时清理和整治校园周边的黑面包车、黑的士、黑三轮车等,规范校园周边公交车站点的车辆停靠和上下公交车,及时处理违规停放的车辆及其司机,规范处理校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打击偷盗自行车、买卖黑市自行车等违法违规现象,减少校园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员工出入安全;三是有利于加强对师生员工进行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通过交通事故图片、交通宣传横幅的宣传,普及了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增强了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总之,加强高校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保证校内交通安全畅通是一项长期、艰巨、重要的工作,高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要认真分析影响校园交通安全的因素、加强对校园交通硬件设施的投入、科学规划校园交通设施、完善校园交通管理制度、创新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文明、安全、有序、便捷的校园交通环境。
后勤保障处
谭小军 高志标 陈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