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坏锁,不需要掌握复杂的技术,开启迅速,最快几秒开启,实为奥迪、帕萨特的开启终结者。”
这是一家网站打出的售卖“汽车万能钥匙”的广告。
登录互联网,搜索“汽车万能钥匙”网页,逾百万条信息呈现在眼前,除新闻报道之外,有图片、文字,还有购买后附带光盘的许诺,更有“面对面”教人如何使用开锁工具等等。
记者近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检察院采访时了解到,今年3月以来,二七区检察院先后审查起诉了利用网购“万能钥匙”盗窃奥迪轿车财物案件3件7人,涉案金额逾百万元。
咖啡厅前停车半小时后备箱百万现金被盗
周某在郑州负责一项土建工程,一天下午,他准备给工人发放工资,于是安排工程项目部一名会计和一名员工开着他的奥迪轿车去银行支取100万元现金。交接时,周某看到后备箱里装在红色蛇皮袋里的100万元现金后,独自开车赶往另一处咖啡厅约人谈事,将车停放在咖啡厅门外的停车位,然后走进厅内。
半小时后,周某驾车离开,想着是不是该看一眼后备箱里的钱。于是,周某在半路靠边停车。当他打开后备箱时,怔住了——装有百万元现金的红色蛇皮袋不见了,自己那个单肩挎包也不见了,挎包里装有300元现金和身份证、银行卡、消费卡。
周某仔细检查轿车门锁,没有发现损毁痕迹。再细细回想,取款之事只有3人知晓,到底是谁、怎么盗走这笔巨款的呢?
开锁工具上网售卖疯狂盗窃得手便捷
案发不及一个月,两名涉案犯罪嫌疑人王某、李某被公安机关擒获。
案发当天,王某、李某伙同另外两名同案犯罪嫌疑人,驾车从河南平顶山来到郑州寻找作案目标,车从郑州侯寨下高速公路后,4人沿着嵩山路向北行驶,很快盯住了周某的奥迪轿车。
观察四处无人,王某自携“万能钥匙”捅开周某奥迪轿车的车门,李某打开轿车后备箱,看到周某的单肩挎包与装有巨款的红色蛇皮袋。
偷盗得手后,4人匆忙驾车返回平顶山。根据案发现场的监控录像显示,这伙人从发现目标到得手离开,他们在现场逗留的时间仅有短短10分钟。
据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办理此案的检察官介绍,在多起盗窃车内财物案件中,尽管犯罪嫌疑人分属不同团伙,但所有涉案嫌疑人都曾因为盗窃犯罪受到打击惩处,是惯偷,作案手法娴熟,彼此配合默契。每次作案先进行分工,有人开车接应,有人打开车锁,有人翻箱偷盗,甚至会安排专人对受害车主进行“盯梢”。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河南郑州曾在某一时段里接连发生了多起偷盗奥迪轿车内财物的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从网上仅花费两三百元,就能购得“万能钥匙”。这种黑色金属材质、长度在15公分、带有不同样式匙齿和卡槽的“万能钥匙”,的确能在十几秒、几十秒间打开诸多豪华轿车车门及后备箱。不法分子都是利用这种“万能钥匙”,三五人一伙,频频向“露宿”街头的奥迪轿车下手。
作案多在傍晚至凌晨万能钥匙成最佳工具
开锁业在我国属于特种行业,经营者在申领营业执照时必须取得公安机关颁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并要接受公安机关的安全管理和检查监督。
然而,网络上公开销售开锁工具、开锁钥匙,不会对购买人身份进行限制、审核。这一现状,导致开锁工具在网络上变成交钱就能买到的普通商品。
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车主习惯把汽车后备箱当作保险箱以存放现金、电脑、烟、酒等贵重物品。由该院提起公诉的多起车内财物被盗案中,犯罪嫌疑人不仅从轿车内盗窃现金,还盗窃了笔记本电脑、茶具、名贵烟、酒等物品。
引起检察官注意的是,涉案团伙的作案时间多集中在傍晚6时至凌晨1时,案发地点多位于洗浴中心、娱乐场所、高档小区的公共停车区。为逃避打击,犯罪嫌疑人特意对作案所用车辆进行“包装”,或偷车牌为作案车辆“变脸”,甚至不挂车牌。此外,有犯罪嫌疑人作案车辆内备有斧头等凶器,一旦作案被发现,就使用凶器护身逃跑。事实上,在盗窃车内财物的整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从网上购得价钱便宜、买卖随意的“万能钥匙”,的确成为助纣为虐的最佳工具。
“依据相关规定,开锁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开锁行业档案,开锁人员也必须备案,这也就意味着像‘万能钥匙’这类的开锁工具,肯定是不能随便买卖的。”针对网络上随意买卖汽车开锁工具,暴露出当前对此类特种行业商品监管的缺失,承办该案的检察官给出的具体建议是:
“对特种行业的网上经营,应该尽快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特别是对其准入制度要加以严格约束,防止出现什么人都可以学习这些特殊技术、什么人都能买到这种特殊工具的情形。”(《法制日报》记者杜萌 通讯员康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