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有以下六大特点:
政治性
安全稳定工作具有政治性,政治上出了问题是最大的安全问题。确保学校的政治稳定,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首要任务。
2013年第20期的《求是》杂志发表了秋石的署名文章,《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文中指出,国际反华势力骨子里是不希望中国发展壮大的,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西化是手段,分化才是目的,一个分裂动乱、软弱涣散的中国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西化、分化中国最主要的一手,就是搞意识形态渗透,搞乱人们的思想,瓦解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也是最厉害的一手,是釜底抽薪的一手,是最需要我们警惕的。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确保学校的政治稳定必须排除各种干扰。一是防“普世价值”的思潮。 “普世价值”被某些人热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所宣扬的“普世价值”根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共同价值,而是专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他们一方面把西方制度模式说成是“普世价值”,一方面把中国一切不好的东西都归咎于制度和体制,鼓吹中国只有接受“普世价值”才有前途,其用意何在,是清清楚楚的。而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普世主义,从来就是西方对外扩张、征服世界的思想源流。二是防“宪政民主”的政治思潮。“宪政”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对西方宪政在学术层面介绍和讨论是可以的。但在有些人那里,“宪政民主”几乎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话题,称“宪政民主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这就值得警惕。三是防“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同“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思潮紧密联系的一种危害甚大的错误思潮。有些人却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党史国史,把党史国史描绘成一部罪恶史、权斗史、阴谋史,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甚至不惜编造事实,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搞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是要搞乱人们的历史认知,进而从根本上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否定宪法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发展成果。四防“新自由主义”的思潮。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借经济全球化向世界推销新自由主义,给拉美及苏东地区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也使自身深陷金融危机难以自拔,这实际上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就是这样一种已经声名狼藉的理论,有些人仍然死抱着不放。他们集中攻击国有企业,把国企说得一无是处,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无法相容”,极力主张国企私有化、国有资产私有化。五是防“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错误思潮。有些人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认为改革“改过了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质疑中国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或者干脆说成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等;有的则鼓噪“改革停滞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论”,主张所谓“全面彻底的改革”。对改革进行工作层面、政策层面的反思是可以的,但如果得出改革已经走入歧途、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结论,或者认为改革不照西方模式和标准改,就是“不真改”、“不到位”、“不彻底”,那实际上就是否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局性
安全稳定工作具有全局性,工作做好了,能够服务全局、保障全局;发生安全稳定问题,势必影响全局、损害全局。
有一部电影的台词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作为一个接受莘莘学子从天南海北来求学的教育园地,作为一个向社会过渡的小社会,其“江湖”也注定了不简单。如今年发生在学校的一些案例, “4·30”一个废弃的实验室突发爆炸、发生在同寝室同学之间的投毒案、学生宿舍内的“腐尸案”、校内同学间的凶杀案、学校内的交通事故等等。这警醒我们:学校,不再是一个象牙塔。
实现中国梦,平安学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平安,也一直以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因为它是平安中国的“晴雨表”、“减压阀”。建设平安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关键还在于学校内部本身。我们以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为例。学校实验室也是一个事故多发领域,某大学28名师生在实验室感染病菌、某理学楼因实验操作不当而失火、某实验室发生甲醛泄漏、某校发生投毒案、废旧实验室拆除时爆炸案等等。因此,教育部前不久发出通知,重申要加强对学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是要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排查,并建立事故应急预案;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保管、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三是要严格分库、分类存放,严禁混放、混装;四是要建立记录和控制制度,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五是要落实“五双”,即“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管理制度。其目的,就是要做到“四无一保”,即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
综合性
安全稳定工作具有综合性,涉及学校改革发展,渗透学校各项工作中。
正因为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渗透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因此说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重在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就是在学校党委和校行政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分工合作,层层分解责任,逐级落实职责,实行责权利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学校内部各单位要“管好自已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在几何学里,“三角形”是最具稳定性的架构。在学校综合治理中,我们不妨把“管人”、“办事”、“看门”视为三边,以“好”为连接点,构成学校综治“三角形”,有了这样一个“三角形”,学校就同样能构筑起最稳定的综治格局。能下如此定论,还是基于“三角形”稳定性架构带来的启示。“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看好自己的门”是学校综合治理“三边”工作原则。这一工作原则是以“好”为前提条件的,因为综合治理工作只有做“好”,才能平安。如果综治“三边”工作有任何一边做不“好”,出现了“木桶原理”所谓的“短板”,那说明我们的工作就存在不稳定因素。只有综治“三边”连接“好”了,综治“三角形”也就能发挥其架构的稳定性。那怎样才能做“好”?首先,要管好自己的人,单位内的所有人员,既包括在编人员、聘用人员,也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管好,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能遵纪守法,不违法犯罪。其次,要办好自己的事,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按章办事,不能引发矛盾纠纷,引入风险评估机制,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三,要看好自己的门,单位内部不能发生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这是“看好门”的具体要求。一是要在人防、物防和技防上下功夫,二是要群防群治,三是要层层落实责任。
可控性
安全稳定工作具有可控性。虽然安全稳定工作存在不确定因素,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科学防范,就能消除隐患、有效控制。
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其实,它们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以下“六到位”,安全稳定工作就具有可控性:一、认识要到位。一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没有小事”,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就会酿成大祸。二是“安全稳定工作没有教训可言”,事故一旦发生,就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三是“安全稳定工作任何时候都是重要工作”,不是因为某个地方出了大事故它才重要,也不是因为什么特殊、敏感日子它才重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是重要的。四是“安全问题是政治问题”,安全稳定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二、宣传要到位。要让每一个职工、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安全稳定工作要纳入各单位党委、行政工作议事日程,对安全稳定问题要天天讲、时时讲,一直讲到每一个人对它形成一种本能反应,让每一个师生员工切实树立安全意识,随时绷紧安全这根弦,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基本知识。三、责任要落实。安全稳定工作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部分人的工作,而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工作。因此,必须层层分解责任,签定责任书,把责任落实每一个人头上。如果人人心中有安全意识,个个肩上有安全责任,大家共同来做这一工作,那么危险系数就会降低,安全系数就会增加。四、整改要及时。无论是那个层面的安全检查,都应毫不留情地指出问题而不遮掩。指出的问题越多,就越有利于我们做好这一工作。检查不走形式,整改不走过场,隐患一旦查出,必须及时整改,不能拖延。五、措施要得力。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安全。奖惩要兑现,该奖的一定要奖,该罚的一定要罚。要制定安全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年终对各单位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考评。把安全指标纳入干部和职工的年终考核体系,实行评优一票否决制。六、经费要保证。各单位要懂得花钱买平安的道理,要舍得投入,要确保人防、物防、技防配置到位。
应急性
安全稳定工作具有应急性,一是发生突发事件,必须快速反应、有效处置、控制危害。
学校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危机学校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或影响我校乃至社会稳定的紧急事件。
制定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并加以演练,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制定预案,其目的就是建立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体制,提高保障校园安全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制定预案,应紧紧围绕所确定的预案目的,广泛收集历史的、现实的有关学校内部突发事件的信息资料、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通过对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预案目的实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策略、方法和措施打下基础,使制定预案具有可靠性、适应性和可行性。预安拟订后,必须对预案进行分析评价,进行演练。通过分析评价和演练,发现不足,进行修正。
制定预案要是遵守以下几个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积极预防。把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党委、校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工作。(3)、部门联动,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学校与各级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充分依靠和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及队伍的 作用,确保预防,监测,预警,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和正确应对。(4)、科学规范,依法处置。加强公共安全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提高应急科技应用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把握主动,正确引导。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按职责权限及时,准确,客观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长期性
安全稳定工作具有长期性,贯穿学校建设全过程,需要经常打基础,持续抓落实。
事实证明,学校安全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先决条件,没有安全稳定,什么事情都办不好。当前,总的来说,学校是安全稳定的,但也存在不少值得高度重视并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比如,网络舆情监控问题、绩效工资改革问题、实验室安全问题、学生集体宿舍安全管理问题、校园治安问题、安全隐患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极易发生事端,从而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改革发展的大局。为此,我们既要看到当前的大好形势,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又要看到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切不可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否则就会出更大的问题,就会破坏学校正常的秩序,阻碍学校发展的进程。
保学校平安,维护学校稳定,是学校各级领导的政治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抓发展首先要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理念,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要认真过细地处理,要主动承担责任,绝不允许互相推诿、扯皮和采取“推、拖、压、了”的态度。在安全稳定工作上实行“零容忍”,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因敷衍塞责、工作不力致酿成影响安全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不是可抓可不抓的工作,而是必须坚决完成好的任务;不是轻而易举可以抓好的工作,而是必须下大功夫苦功夫去抓的任务;不是可以等一等放一放的工作,而是必须雷厉风行抓住不放的任务;不是一时的阶段性工作,而是必须长期抓反复的任务。
(文 / 再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