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创建平安校园 践行个人行为准则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其实已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但只有付诸行动、身体力行去践行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在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中,用这8个字来衡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用实干来唱响自己的言谈,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举止,道德的土壤就能增厚,社会的风气就能净化。
在创建平安校园的过程中,践行个人行为准则,平安校园将创得更快、建得更美。
创建平安校园,首先要确保学校的政治稳定。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是有特点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政治性。政治上出了问题,是最大的安全问题。
如何确保学校的政治稳定呢?“爱国”两字,给予了最好的诠释。学校的莘莘学子,有的就是激情。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什么是理性?在法律的框架下,以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为着眼点,合法有序地表达,这就是理性。现阶段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才能幸福,这是中国梦凝聚起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大共识。对于我们每一个学生来说,理性爱国就是把爱国的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才是最好的爱国方式,这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有的理性和智慧。
确保学校的政治稳定,重在防西方意识形态对学校的渗透。国际反华势力骨子里是不希望中国发展壮大的,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西化是手段,分化才是目的,一个分裂动乱、软弱涣散的中国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西化、分化中国最主要的一手,就是搞意识形态渗透,搞乱人们的思想,瓦解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也是最厉害的一手,是釜底抽薪的一手,是最需要我们警惕的。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防意识形态渗透需要每一位师生员工擦亮“眼睛”,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主动抵御敌对势力、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对学校的渗透破坏。广大师生员工共同抵制国际反华势力对学校的意识形态渗透,这才是最响亮的爱国宣言。
执事敬,事思敬。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从正视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等,到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及用水、用电、用气等安全监管,从防盗窃、防传销、防诈骗到防踩踏、防自然灾害事故,等等,说明安全稳定工作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各自的岗位上,要时刻绑紧安全这根弦,为安全稳定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再敬业一点、再敬业一些。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创建平安校园,重在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隐患的排查要查得出、查得准、查得全、查得细,整改的落实要重实效、保安全,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好与坏,公民的第二个“身体证”是验明正身的明镜。只有诚信做人、做事,才能对安全隐患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有一部电影的台词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作为一个接受莘莘学子从天南海北来求学的教育园地,作为一个向社会过渡的小社会,其“江湖”也注定了不简单。校园里也有火灾事故、刑事安全的发生。这警醒我们:学校,不再是一个象牙塔。因此,有必要在校园唱响“友善”之风,让“江湖”泛起层层涟漪。因为友善有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改善不良校园风气、消解校园心理矛盾、建设校园互信体系。校园的友善,重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即人与人和睦友好、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人人感受到校园里的温暖。
创建平安校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是平安校园的建设者,也是平安校园的受益者,以实际行动唱响个人行为准则,让价值追求转化为价值风尚,我们就能享受平安带来的福祉,校园就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