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公众场合,商家提供免费WIFI往往更能获得消费者青睐。在智能手机普及时代,人们迫于手机流量资费的压力,更喜欢在有WIFI的情况下上网,这也使无线路由器、随身WIFI等设备受欢迎。近年来,关于WIFI安全漏洞事件时有发生,不得不令人加以关注。
市民喜欢“蹭”公共WIFI省流量
近日,据美媒报道,现有一种小型无人机,它从人们的头顶飞过,伪装成一个无线网络,让手机自动与无人机连接,就能轻松窃取到你的用户名、密码或信用卡信息,甚至家庭住址信息。这一消息的公布立即引起广大网友关注,不少网友表示惊讶,称现在WIFI越来越不安全了。
在海口众多咖啡店和餐馆均写有“免费WIFI”字样,服务员告诉商报记者,有很多顾客到店里来消费时,都会询问是否有WIFI。而对于市民来说,有WIFI就意味着能节省很多流量。
连接公共WIFI易泄露个人隐私
然而,在一些公众场合,往往出现很多WIFI信号,有一些是加密的,有一些是免费的,当市民无法获知密码的情况之下,大多数人更喜欢选择免费WIFI上网。目前,发现很多黑客会在公共WIFI场所私自搭建不设密码的“小WIFI”,用户一旦接入,上网提交的各种数据、账号、密码极有可能被截获,从而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有人认为,只要随意接入公众场合的无线WIFI就行了。他们通过购买无线路由器和随身WIFI,自己设置一个带有密码的WIFI热点。殊不知,即使这样WIFI也会存在一些漏洞,有时还会遭受黑客攻击。
业内建议不随便接入无密WIFI
近日瑞星互联网发布WIFI安全报告,六大问题严重威胁移动安全,其中包括WIFI路由器DNS恶意篡改;公共场所WIFI藏黑客;警惕无密码的WIFI黑网攻击;简单WIFI密码挡不住黑客;通过WIFI共享文件易遭窥探;信号干扰攻击。
业内人士建议,市民尽量不要随便接入不需要密码的WIFI,更要加强家中的WIFI安全,保护路由器,设置高强度密码。(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 记者 金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