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同一境外情报机构近年针对中国大陆学生实施了数十次网络策反活动,境外间谍以金钱诱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参与情报搜集、分析和传递。来自权威消息源的案例显示,多数学生在网上求职或网聊过程中被境外间谍盯上,他们最初提供信息时并不知情,但部分人在觉察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仍因贪利而持续配合,直至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处理。
据统计,2012年以来,仅由该境外情报机构实施、证据确凿、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的网络策反境内学生案件,就有近30起,遍及中国大陆十余省市。这警醒我们:严肃认真地对待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
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为什么要正视
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处于一种空白状态。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对国家安全的教育也仅仅强调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没有更多的教材、教案和案例,空白成“纸上谈兵”的状态。
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没有法规上的要求。国防教育,在高校是算学分的;消防安全教育,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对学生有12个课时的学习要求。惟独国家安全教育,没有法规上的强制要求。
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这种宣传不到位,既有高校内部的,更有国家层面的。交通,有“4·30”交通安全反思日、“122”交通安全宣传日;消防,有“119”消防宣传日;道德,有“920”公民道德宣传日;防灾减灾,有“512”防灾减灾宣传日;等等。国家安全,包含11个方面的安全,这么一项涉及到民生国策的重大事项,却没有一个“国家安全宣传日”。
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要理清“四种关系”
一是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的关系。国家安全,好比是空气,国民一直以来都不太关注此事。倒是个人安全,全社会都特别关注,这点可以从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就可见一斑。国家安全,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国际安全为依托的。国家处于危险的境地,个人会有安全感么?二是国家安全与网络使用的关系。网络使用的大众化,使国家安全面临巨大的威胁。境外情报机构在两年时间内,成功策反数十名大学生,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的高校,说明西方反华势力、敌对分子十分注重利用网络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国内一些别有用心人员利用互联网大肆宣扬各种错误思潮,误导舆论,扰乱民心。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凸显其形势的严峻。三是国家安全与奖学金资助的关系。一些具有政治背景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以慈善、公益、学术等面目抢滩高校,积累人脉,欺骗师生,公开争夺青年学生。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搞宗教渗透、物色特情、收集情报。四是国家安全与宣传教育的关系。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和媒体,面对反华势力、渗透势力、颠覆势力公开在网上叫板,不敢正面批判,不愿正面辩驳,不会正面引导。再加上网络上的信息,其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现在少数学生出现认识不足或错误认识,与对国家安全了解不多、认识不深有直接关系。只要及时加强宣传教育,讲明利害关系,绝大多数学生是能够转变思想,并自觉维护好国家安全的。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高校学生中不是网民的,有么?而且高校学生,“沉溺”于网络之中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玩游戏、刷微博、发短信、看电影、网上购物、聊天、求职……这些消遣、娱乐、查阅资料等,多是在网络空间中来完成的。
“网络”安全教育,要溶入日常的安全教育之中,要讲清楚什么是不可作为的。一是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二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三是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的信息和淫秽色情等信息;四是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五是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六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七是不得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等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个人层面的倡导,更是公民个人的行为准则。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爱国,首先就要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维护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完整和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每一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理性爱国就是把爱国的热情转化为工作、学习的动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爱国,其次就要深爱着我们的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但是,各民族之间也存在差异。尊重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对于我们普通公民而言,不因“三股势力”的破坏,而影响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不因敌对势力的分化,而破坏民族大家庭的稳定。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应代代相传,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爱国,再次就要深爱着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绵延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们不仅要热爱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要薪火相传,更要发扬光大。爱国,从次就要坚持我们的“三个自信”。这“三个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爱国,最后就要不受所谓“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等鼓惑。国际反华势力骨子里是不希望中国发展壮大的,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西化是手段,分化才是目的,一个分裂动乱、软弱涣散的中国才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西化、分化中国最主要的一手,就是搞意识形态渗透,搞乱人们的思想,瓦解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也是最厉害的一手,是釜底抽薪的一手,是最需要我们警惕的。爱国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情怀。只有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将爱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自觉成为国家安全的维护者。
正视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敌情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需要政府、社会、高校齐抓共管、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