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不带课本必带充电宝,每隔几分钟就刷刷微博、朋友圈。课堂上大学生“低头族”玩得开心,却忽略了老师的感受。上课时,为将学生从手机上拉回来,老师可是各出奇招,有的失败了有的暂时占了上风。昨日,一高校老师感慨,手机成了“打不退的第三者”。(4月27日《武汉晚报》)
大学生上课沉溺于玩手机的现象,无疑会引发学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忧虑。忧虑之一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在大学学到的点滴知识,都是父母花血汗钱替孩子“买”来的。孩子一节课不认真学,就等于将父母的一笔小“投入”打了水漂。忧虑之二是:大学生在校时玩潇洒不求学,无一技之长,毕业时必将遭遇求职难。即便“拼爹”进一个单位,他在职场上恐怕也会寸步难行。
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遭受口诛笔伐,根本原因还在于这对学业毫无益处。玩手机玩啥呢?无非是玩游戏、刷微博、发短信、看电影……这些消遣性、娱乐性的东西,不仅会将大学生的美好时光“碎成了段子”,而且也容易让他们患有“手机依赖症”。如此,哪有什么心思和精力搞好学业呢?真是玩“机”丧志啊!
如今,一些大学毕业生总是万般感叹就业难,却不知道好多单位也在感叹:寻找有真才实学的大学毕业生真的也难。试想,在校时,学生的手机成了高校“打不退的第三者”,就业时拿什么本事去谋取一个职位?应该承认,一些大学生沉溺玩手机,源于自制力差、社会阅历浅、理想信念缺乏等。如何将学生从手机上拉回来,高校应该积极探讨各种对策且有所作为。或是在校规里“划定硬杠杠”,如推行“无手机课堂”,对于违规携带手机上课且情节严重者,就像美国一些高校要求的那样将其开除。或是采取高科技手段,在教室里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总之,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不能听任上课玩手机成“无解难题”。教育和约束大学生的不当行为,高校责无旁贷,千万别因为难于管理而放任自流。(来源:长沙晚报 惠铭生)